可现状是越来越多人不仅难以保持“规律睡眠”,甚至还出现熬夜成性、多梦易惊、打呼磨牙、赖床懒起等“睡不着”“睡不好”“睡不醒”的问题,损害白天的认知和精力,与“健康未来”渐行渐远。有数据显示,中国存在各种睡眠问题的人约占总人群的38%,高于世界27%的比例。
为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本刊特组织系列稿件,以飨读者。
撰写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 李淼 尚云晓
睡眠占人们生命过程中1/3的时间,是人类健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睡眠可以恢复体力缓解疲劳,优质的睡眠是提升人体免疫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有益于身心健康。睡眠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儿童的大脑发育及适应性情绪、认知、行为及免疫功能的作用。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及免疫分子(如免疫球蛋白、补体、各种膜分子以及细胞因子等组成),其作用是执行免疫功能。免疫器官有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免疫组织在人体广泛分布,其中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粘膜下含有大量的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结,在粘膜抗感染方面发挥主要作用。人体的免疫系统相当于战场,人体的免疫反应形同打仗,骨髓、胸腺及淋巴结相当于制造免疫细胞的军工厂;白细胞是打仗的士兵;细胞因子、炎症因子、抗体相当于打仗的武器。人体的免疫系统能调控各种免疫细胞,有效地抗击病毒,攻击细菌,识别外来物质并加以歼灭,达到免疫的作用。对于健康人,自身的免疫系统足以预防疾病、对抗病原,甚至抵抗环境污染与病毒的侵害。一旦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或者功能丧失,就会导致疾病,甚至死亡。通常说人体免疫力就是指人体的免疫系统抵御外来病毒等侵害的能力。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及免疫自稳。
(1)免疫防御: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外来病原体入侵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会通过吞噬、杀灭、产生抗体等办法清除病原体,如果不能彻底清除就会导致感染,甚至死亡。
(2)免疫监视:人体内细胞在各种原因的刺激下,有一部分细胞会发生突变导致肿瘤,免疫系统识别到这种突变细胞后就会设法清除,防止患病,免疫监视功能下降时人体容易患肿瘤。
(3)免疫自稳:免疫系统里的吞噬细胞可以把人体内衰老的、死亡的细胞以及免疫复合物等吞噬、清理出去,从而保持自身的稳定。
人体免疫系统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非特异性免疫主要由人体的皮肤、胃肠及呼吸道黏膜完成,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人体的“物理生化防御机制”。这道防线把人体内部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皮肤用于防御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如果皮肤破损,病原体就很容易侵入人体并造成感染。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主动防御体系,主要由人体的体液和细胞完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内环境对进入的一些不是人体自身存在的细菌、微生物等的识别和杀灭的过程。如果人体特异性免疫不能杀灭的病菌和寄生虫进入人体,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影响人的健康。其中,体液免疫主要依靠抗体的产生,抗体分很多种,是在病毒等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形成的,一旦人体能够制造某种抗体,它就会存在于人体内,并且通常能长期存在;而且,每种抗体只对特定的病毒有效,对于不是针对自己的病毒,抗体无能为力。
睡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影响人体免疫功能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空气污染、心理因素、缺乏睡眠、抗生素的滥用、饮食不当、营养状态、疾病状态等。但是睡眠不足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缺乏睡眠会降低体内抗感染细胞的数量。在睡眠时体内产生免疫活性物质,睡眠减少会使免疫监视细胞数量减少,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下降。换句话说,睡眠不足会导致我们抵抗外来侵袭,维护体内环境稳定的能力下降。患同样疾病的人睡眠好的人恢复快,反之,睡眠差的病人恢复慢。睡眠质量较好的人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明显高于睡眠质量差的人。而这两种淋巴细胞是人体内免疫功能的主力军。
睡眠与免疫力密切相关,而且还会相互影响,睡眠不足会直接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因此,在疾病的初期病人会出现嗜睡和乏力,深睡眠减少,浅睡眠增加,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来提高免疫力,此时跟病毒或细菌感染的强度有关。在感染的早期,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生成增加,这种改变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但是过强的免疫如果持续存在会引起免疫风暴,对机体产生有害的作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者发现,每晚只睡4个小时会导致参与者体内对抗流感的抗体数量减半。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科恩教授研究发现,即使睡眠受到轻微干扰,也可能影响身体对抗感冒病毒的反应,可见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为了使人们重视睡眠及睡眠质量,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2021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为“良好免疫源于优质睡眠”,目的是提醒人们关注睡眠对免疫力的作用,睡眠过多及睡眠不足都会对免疫功能产生影响,只有良好规律的睡眠才是维持稳定的免疫状态的保证。
因免疫系统发育的需求,不同年龄儿童所需的睡眠时间不同
6个月以内婴儿是免疫发展的高峰时期,需要较长的睡眠时间促进免疫系统发育;青少年及成年人免疫处于稳定状态,规律的睡眠有助于维持免疫平衡;老年人睡眠时间短,因此免疫力下降。随着个体的不断成长,睡眠时间和模式也会发生变化。因此,美国睡眠医学会对儿童和青少年所需的最佳睡眠时间达成了共识,建议4月~12月的婴儿每天12~16 h睡眠(包括午睡);1~2岁的儿童每天应保证11~14 h睡眠(包括午睡);3~5岁的儿童应该每天应保证10-13 h睡眠(包括午睡);6~12岁的儿童应保证每天睡9~12 h;13~18岁的青少年应保证每天睡8~10 h。建议的睡眠时间与健康程度呈正相关,包括:注意力、行为、学习、记忆、情绪调节、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经常睡眠少于推荐时间的儿童与注意力下降、行为异常及学习困难有关。睡眠不足也会增加意外事故、受伤、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和抑郁症的风险。
睡眠障碍在学龄前儿童中较为常见,一般在3~5岁。在这个阶段,睡眠障碍可能会自行缓解或者持续存在,儿童经常出现睡眠障碍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身高、内分泌、心血管系统,也会导致精神健康问题。有研究表明,睡眠在儿童和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发展、进展和持续中起着重要作用。产妇在围产期出现失眠等睡眠问题与子代在青少年期出现抑郁相关。伴有情绪障碍和睡眠问题的儿童和青少年是一个特别高风险的群体,他们有更严重的情绪发作症状,更高的自残及自杀率。有研究发现,学龄前到学龄期的儿童出现睡眠问题会使社会心理问题的风险增加16倍。持续的睡眠问题会增加儿童的冲动行为,同时增加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和社会适应方面问题的风险,增加躯体不适和焦虑/抑郁发生的风险。